研究古人的“怪兽奇想”,南京海英小学这场“博物馆研学”活动真有趣

2023-04-01 13:13:02来源:扬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30日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海英小学三年级学生来到南京博物院,围绕“长江下游的怪兽奇想”这一主题,开展了馆内研学活动。

在前期的校内行前课中,海英小学美术老师邓梦婵结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已经带领同学们研究了古代瑞兽。邓老师从龙的形象导入,分析了龙的结构和寓意,然后学生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怪兽形象。

带着知识储备,同学们来到南京博物院的特展馆。海英小学科学老师张芯蕊化身讲解员,领着同学们参观了“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展。首先,张老师介绍了长江下游的地理位置,指出“长江下游文明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接着,同学们依次欣赏了青铜凤纹尊、龙首柄铜熏、鎏金铜鹿灯等展品。

“青铜凤纹尊为什么是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什么要用鹿的造型做灯?”“犀牛是热带动物,铜犀牛怎么会在江苏出土?”同学们不断地提问,老师引导其合理猜想,生生互动,最后答疑解惑。

在展品狮子球木雕面前,张老师介绍,古代民间多用狮子造型作为护宅兽。立刻有同学说:“现在很多银行、大厦门口也有石狮子,原来是这个原因。”在沉浸式学习中,大家不禁将古今之间联系起来。参观的最后,张老师总结:“看文物,就是了解古人的生活与思想,了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同学们若有所思,意犹未尽。

随后,同学们来到南京博物院的教育空间,在社教专员孙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手工创作。大家在麻布包上绘画出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江豚。长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同学们在绘制中表达了对长江文化的亲近,树立了环保理念。

此次研学学校将课内美术教材与南博特展有机结合,馆校教师通力合作,为学生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文化深厚的精神盛宴。

通讯员 张芯蕊 顾春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

上一篇:跟随北上资金 公募抢筹央企-热门看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