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推荐:27°黔地标时评|苑坪玉:让考古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2023-04-03 12:53:22来源:天眼新闻

诗曰:蛮荒之地不蛮荒,历史曾经很辉煌。漫夸文化积淀厚,更须开创新篇章。

近日,贵安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继赫章可乐遗址墓葬、海龙屯遗址、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牛坡洞洞穴遗址、招果洞遗址等之后,贵州又一次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热点。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松山墓群首次建立起黔中地区两晋至明代墓葬发展序列,为贵州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树立了年代标尺;见证了汉晋至明代黔中地区社会文化中心逐渐转移至贵阳周边的进程,也是明代贵州建省前后,土流并治,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入选是对贵州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社团在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方面取得成就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这是一种荣誉,但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即要承担继续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科研和教学水平提升的责任;履行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对话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义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如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所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很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贵州的考古成果入选,我们不能仅沉浸于荣誉带来的自豪,而应该多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入选”带来的荣誉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对于我们贵州人来说,如何乘着“入选”的东风,抓住契机,加快发展自己的步伐。是不是要充分利用开展全国考古工作需要,加快交通、场所、水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地方旅游、文化、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是不是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是不是还要把握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宣传与推广地域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技思维层次,增进与全国乃至世界的沟通与联系,让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份遗产更有价值。

考古发掘是个系统性工作,往往要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文物需要保护与修复,如何争取加大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投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修复与保护。如何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文物的长期安全与完整。在这些方面,我们从资料、考察、论证、规划到拿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可行性方案,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于开展和落实。

考古发掘也不仅仅是挖掘和整理,不能只做原料基地。发掘进入前列,研究也必须跟上。重要的考据,分析,鉴定,判断和推演,既需要田野调查和文化功底,更需要现代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

大松山墓群。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让考古研究更加全面。通过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线扫描、VR技术、三维重建等手段,考古学家甚至参观者都可以在不破坏文物原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既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也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古代文明的风貌。考古发掘还包括挖掘其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可以鼓励学术研究机构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

倡导地方进行文化遗产教育,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基础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和欣赏本地的文化遗产,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做好文化传承与普及工作。

考古挖掘有利于文化旅游发展,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挥文化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各地做得最多,也是积极性最高的事情,但客观地说,这也是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过去,不时有开掘出来的文物或者遗址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一些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矛盾。对此,我们借“入选”的启示,一定要认识到,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确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不是文物与产业的关系,而是文化增值与学习鉴赏的关系。文物不是旅游消费品,而是其承载的文化通过旅游产业得到增值;旅游产业通过提供学习鉴赏文物的机会,获取经济效益。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结合,重点在于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愿我们满载荣誉,把握机遇,乘“入选”的东风,让贵州考古遗产焕发出时代光彩。

文/ 苑坪玉

视觉/实习生 黄明慧

编辑/陈江南

关键词:

上一篇:天天微头条丨N95口罩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选购N95口罩?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