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热点:埃勒里奎因《X的悲剧》 不睡懒觉的推理阅读日记27

2023-05-31 13:25:37来源:哔哩哔哩

公交车上,一位富有但却目中无人的证券商把手伸进衣兜,被一个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他衣兜的神秘凶器所刺伤,短短几分钟后在大庭广众之下气绝身亡。警方封锁公交车后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巡官们驱车前往哈姆莱特山庄寻求哲瑞·雷恩先生的帮助。不久之后,一位神秘人写信给警方宣称自己知晓案件的经过,雷恩等人赶到时却发现……

2023年年初,我重新开始看推理了,把这本上学时候看过但没太大感觉的书重新审视了一下。两个晚上在夜深人静时看完。说实话,毕业以后要找到上学时候那种看书的环境和心态,很难。但真找回这个气氛以后,真的是特别舒服。


(资料图片)

先说结论,这是本和钟表一样的推理作品,说它像钟表有两个原因:第一,它规范,精密,少了任何一根发条都会运行不下去,也无需再多上任何一根多余的弦;第二,它跟钟表一样按部就班,一分一秒地从头往后运行,不急不躁,不会因为解答呼之欲出而加快步伐,也不会因为缺少线索而踌躇不前,它每一秒都固定会滴答一下,然后在指针走到重点时,响起清脆的钟声。

很多很多埃勒里·奎因的书迷说起偶像最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是从《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和《Y的悲剧》三本里挑一本出来,因为这三部著作实在是太优秀了。这三本里我觉得作为推理小说来说最完美、逻辑最严密、最严谨的,就是《X的悲剧》。《希腊棺材之谜》的多重解答虽然华丽而精彩,但确实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红绿色盲,经典茶杯推理之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没有第一时间去查证旅店里的访客身份……等),《X的悲剧》确实是做到了绝对的无懈可击,至少我在看完以后是真感觉不到有什么纰漏可言。

很多推理小说都涉及多起命案,在侦探调查一起杀人案时,还会陆陆续续有新的受害者在调查过程中遇害。这本书也不例外(我觉得这算不上是泄底吧),这时候就有两个比较麻烦的问题。第一个:这一连串案件是一个人干的吗?还是多方势力杂糅在一起的结果?还是有人在模仿作案?就算推理出真相了,又该怎么证明自己的结论呢?第二个:这一系列杀人事件究竟是凑巧发生在一起的巧合?还是凶手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规划?还是为了弥补先前的错误,不得不做出杀人灭口的行径?

这两个问题其实很重要,很容易被忽视。举个例子来说,某地连续发生了两起差不多的命案,这两个现场都有人在墙上画了个奇怪的大X。因此警方非常鲁莽地断定这是同一人所为。但事实很可能是有另一个人借着第一起命案的风头进行了模仿作案,借此来让第一个凶手给自己承担罪责。这份鲁莽可不是警探们的专利,侦探和读者也很容易想当然地犯下同样的错误,等到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新的线索给出以后,才发现自己被作者阴了。这种套路说实话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很容易中招。亦或者,也有不够严谨的作者没能注意到他的逻辑链条有所缺失,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就让侦探根据表象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两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这样合情但却不一定合理的结论,很可能会成为这部作品的槽点。

而《X的悲剧》这本书,我认为就把这两个问题给解决到了极致。这个故事里发生了三起命案,这三起命案究竟是一个人的杰作,还是多个人的罪行,这个逻辑雷恩推理得特别特别漂亮,漂亮到了简直是冰冷刺骨、让人看不到他有任何情绪、一切都跟工业的齿轮一样嘎吱嘎吱咬合在一起、撬动起整个推理机器运转的地步。

说到推理机器,我在上一本《希腊棺材之谜》里还提到过,届时的埃勒里·奎因和悲剧系列的哲瑞·雷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脑回路跟程序一样,必须要满足“推理出了他是凶手”“有证据能证明他犯了罪,或者说能通过某种方式让其暴露”“现在到了抓他的时机,现在抓他不会导致另一个凶手溜走或者产生更大的伤亡”等等等特别多前置条件,只有最后一片拼图把他们脑子里的推理给拼全,他们才会动手抓人。在那之前,他们总是维持着一个看破不说破的状态,好像是程序少了一行,他们的行为被卡死了一样,只能做当时这个情况的最优解,维持一种特别原始、特别纯粹的程序正义。

事实上,哲瑞·雷恩在听完第一起案件的描述之后,就已经心里有谱了,知道在场的这些人里头有谁可疑了。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告诉警方把他给我抓起来,丢进去审几天,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雷恩不会,雷恩顾虑的东西很多,他如果只是个合伙人或者是被操控了,抓住他导致真凶逃跑了怎么办?我还不知道他的动机?也没有最直接的证据证明他作案了?这些问题就如上所述,把他的思考程序给卡死机了。结果就是雷恩先生明知道谁有问题却错失良机,导致了更多人身亡,成为了这本书不小的一个槽点。但是,请相信我,这个槽点反倒是雷恩的逻辑太严密的证明,就是因为这本书的思考逻辑就跟钟表一样规范,雷恩就是要根据逻辑一步一步地敲响钟声,所以才会产生这种不近人情的事件。

聪明的读者也不妨在看完第一起案件之后试着猜测一下究竟是谁最有嫌疑,雷恩是问了一个东西以后马上就知道谁最有问题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对于95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这里涉及到了一个比较冷门的生活经历。其实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但是我不敢确认,因为我没亲眼见过,而且我也不敢因为这一个小细节断定事件的真相。我是97年出生的,我估计我这代人都比较陌生,05后可能对这个东西就根本没有概念了。但是这绝对不妨碍这本书会变得不好看,这只是众多逻辑链条中不太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我想再谈谈这本书的剧情,其实对奎因这个作家了解比较多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第一时期的奎因有13本书,九本国名系列,四本悲剧系列,国名系列里头他并不是那么看重剧情,他眼里只有推理。而悲剧系列,至少有两本是把故事情节给重视起来了,除了推理以外还加入了很多对于角色的刻画,对于气氛的渲染——但是!不包括这本。这本《X的悲剧》和国名系列一样,是重推理、轻剧情的。这个故事的真相我可以在不泄底的情况下,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福尔摩斯《四签名》的案子。不仅这本书借鉴了《四签名》这个模式,《埃及十字架之谜》和《Z的悲剧》也就是对这一套路的模仿:就是一群人在海外发了大财,然后联合陷害了他们中的一个人,回到祖国以后享受荣华富贵,被坑的那个人回来复仇的故事。埃勒里·奎因兄弟接连出了三本书都是这么个套路,但其实这个故事怎样根本无所谓,因为他写的主要是推理,这种故事背景只是给完全不重要的作案动机加上一个注脚(关于作案动机为什么不重要参看我《荷兰鞋之谜》那篇笔记),根本就不是故事的重点。所以我觉得对此没必要太较真,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X的悲剧》我给9/10分,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这本书,它还有个槽点就是让我觉得凶手为了杀人实在是兜了太大的圈子了,太麻烦了,操作太难太难了,真的没必要。我觉得就是9分里头的中游水平吧,它的严谨程度要胜于埃勒里·奎因所有小说,没有例外,就是胜于奎因所有的书,完全严丝合缝,但是作为推理小说的阅读体验,我觉得要逊于《Y的悲剧》、《希腊棺材之谜》和《法国粉末之谜》,胜于《荷兰鞋之谜》。

下一本看《Y的悲剧》。

关键词:

上一篇:大众商业集团携“新”入局 济南经四路人防商城获“新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